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置的。
本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课程设置在总体上与一般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相应层次专业要求保持基本一致。同时结合新时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和适应自学者个体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考试体系,强调对自学者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识别、分析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从事规划、设计、咨询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环境工程工艺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实际应用能力。
1.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基本方法;
3.具有环境工程工艺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环境工程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
5.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知识;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满足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的工作需求;
7.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材料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学历层次与规格
本专业为专科起点本科层次。考生申请毕业时,须持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或以上)学历证书。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各门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每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取得本课程学分。
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合格课程门数为14门(其中考试课程相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总学分为72学分。
凡按照本专业考试计划的规定,取得相应课程合格成绩且达到规定学分要求,毕业环节及其它实践性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鉴定合格,由考生申请,经审核符合毕业要求,由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副署,国家承认学历。
凡符合主考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考生,可按规定向主考学校申请学士学位,经主考学校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由主考学校授予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代码:082502 主考学校: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大学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1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2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3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5 |
00051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
3 |
00052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
1 |
6 |
02160 |
流体力学 |
4 |
02161 |
流体力学(实践) |
1 |
7 |
04516 |
环境问题案例分析 |
5 |
04517 |
环境问题案例分析(实践) |
3 |
8 |
04899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4 |
9 |
06610 |
环境规划与管理 |
5 |
10 |
06614 |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
3 |
11 |
08291 |
环境影响评价 |
4 |
08292 |
环境影响评价(实践) |
1 |
12 |
13422 |
大学化学 |
5 |
13423 |
大学化学(实践) |
1 |
13 |
13739 |
环境工程原理 |
6 |
14 |
13746 |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 |
5 |
15 |
14274 |
水污染控制与管道工程 |
6 |
14275 |
水污染控制与管道工程(设计) |
1 |
14276 |
水污染控制与管道工程(实践) |
1 |
16 |
06999 |
毕业论文 |
不计学分 |
毕业总学分 |
75 |
六、相关课程说明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略。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略。
3.英语(专升本)略。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略
5.流体力学略。
6.环境问题案例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影响和应对策略。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7.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由来和目前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熟悉环境污染控制和管理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以期培养考生高度的人类环境忧患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感和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
8.环境规划与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系统地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全局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9.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了解主要固体废弃物的定义、特性及分类、及其它固体废弃物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的基本状况,主要污染特性和资源化途径;掌握煤矸石、粉煤灰、废旧高分子聚合物、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等资源化处理工程的主要方法、基本工艺流程、主要步骤及主要工艺参数。
10.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预测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减轻和防止人类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保证人类及其生产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环境影响制度及相关的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基本方法、预测水体、大气及土壤中污染物变化的方法及声环境影响预测,同时对生态和土壤环境影响有较深入的阐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国家环境保护的相关标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基本方法,能初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1.大学化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近代化学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使考生能在工程技术中以化学的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对涉及化学的工程实际问题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12.环境工程原理
本课程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中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设备基本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是后期相关专业课学习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提高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工程的效率提供理论支持,从理论上指导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的选择,为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提供思路、手段和方法。
13.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
本课程主要研究声、光、热、电磁、振动及放射性等物理因子污染发生的机理与防治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各种物理性污染发生的机理、定量表征、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及消除污染的基本途径、方法及相关的设计计算,并能够运用物理性污染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物理性污染控制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够正确选用防治技术。
14.水污染控制与管道工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排水管网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水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和工艺设计计算方法,使考生能够对排水管渠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和工程设计,并能够针对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污水以及污水的出路,进行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为考生今后从事排水系统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5.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属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必修课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专业课程设计中考核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提高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毕业论文合格是本科考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促进考生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加深考生对专业知识的专题研究,培养考生收集文献和科研写作的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格式、答辩和成绩核定等,按照主考学校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
七、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1.含实践的课程及实践所占学分:
(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1学分;
(2)流体力学(实践)1学分;
(3)环境问题案例分析(实践)3学分;
(4)环境影响评价(实践)1学分;
(5)大学化学(实践)1学分;
(6)水污染控制与管道工程(设计)1学分;
(7)水污染控制与管道工程(实践)1学分。
2.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和考核办法,由各门课程的考试大纲规定,实践性环节的考核由主考学校负责实施。
3.凡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考核两部分相结合的课程为一门课程,考生必须取得两个部分的合格成绩方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4.考生在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须按照主考学校的要求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完成后由主考学校组织评阅答辩。
八、其它说明
1.笔试课程使用教材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当次考试公布的信息为准,实践课程使用教材以主考学校当次考核公布的信息为准。
2.考生若申请学士学位,请提前关注主考学校关于申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士学位的规定。